作者 | 啡小沫
来源 | 金子自留地
01
跟好闺蜜小聚。
闺蜜接了个电话,对方咨询一个项目,他们有没有入围。那个项目,并不是闺蜜所负责的业务,但是她知道,其实相关部门已经释放了明确的信号,比如下一轮探讨没有邀请他们之类的。
闺蜜在国企工作,所以差不多这已经是很明确的拒绝了,相关负责人一般也不会说更多了。但是打电话这个人呢,可能比较年轻,又一直在私企做,所以就反复表达希望要到直接明确答复,缠着闺蜜打了1小时电话。
在闺蜜的角度,能怎么说呢?就算是直接负责的业务,估计都没办法直接明确答复,何况还是跨部门。
他这电话就打得很没意义。啥也解决不了。
02
我20多岁的时候,也挺不喜欢别人说话说一半让我悟,特别不喜欢,觉得降低效率。我估计我可能也无数次在心中默念:给我个直接明确的答复啊!
但是现在吧,也就想通了。很多事情,确实是没办法直说的。就像小草长在台阶缝隙里,它们要是去问管事儿的,能长不?管事儿的咋答复?肯定是打哈哈呗。但是你得迂回着找到自己生存的缝隙。
直说还是拐弯抹角说,明示还是暗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目标是什么,你要如何达成目标如何解决问题。
我几年前在北京认识了一互联网公司的老司机。
其实他年龄比我还小,说是老司机,因为他在互联网公司的工作年限久,大专20岁毕业出来干到我们认识的时候他28岁,8年工龄。我那时候才硕士毕业2年。他就给我传授摸鱼经验。
互联网公司加班严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当年也是如此。他们公司当时是886,他老板要求他每天不能早于晚上8点离开。但其实他干活快,他手上的活他正常下班点都能搞定。
但因为公司考核加班呀,他跟我说,他其实是每天下午6点下班后才开始上班的。2点到6点的4个小时,就开个小窗口斗斗地主啥的。然后6点叫个外卖,吃完开始奋战工作。有时候9点还干不完,还得弄到10点、11点,比老板要求的还晚。
他的老板呢,也不懂他手头的这块工作,就觉得他加班态度端正,工作积极努力,大大小小工作会还表扬他。
这是他的生存之道。
当年他给我传授这套经验,我听了,在心里其实是暗自不屑的。
在我看来,倒不如直接跟老板掰扯清楚加班的事情,或者没办法改变老板就换份工作好了。反正总不能这样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吧。
现在我却不这么看了。如果你没有办法改变老板,又不能说换工作就马上换工作,这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
想不想浪费生命,就看自己选择了。
他是用下午的4小时斗了地主,你想更上进完全可以把晚上想学习的技能、想干的副业搬到这个时间来。只要加班时间,咱把该完成的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好就行。
你核心要解决的问题是,老板想要你无效加班,无效加班占用了你下班后的私人时间。
用上面策略一调整,你私人时间想要的高效成长也有了,无效加班也变成了真正在干工作的高效加班,提升的技能,还可以反哺工作,两全其美嘛。
按他当时的薪酬,时薪在100块左右,每天多4小时私人时间努力,相当于一个月赚到10000块。更不要说得到的提升以及做副业可能获得的额外收入了。
你直接找老板怼能怼出个啥来?可能这个政策是整个公司层面给出的,你老板也是个苦哈哈的中层他还想早回家呢,他能给你解决问题?
你要直接问他你能不能这样做,那不也是白问么。他坐在公司中层的位置,能明确地允许你,上班时间做自己事情?
在公司层面呢,可能单纯要求加班时间是个下策,但是他可能是暂时也没更好的策略了。老板成长的事情呢,你暂时也操心不着。
所以吧,很多问题,都是牵一发动全身。很多时候,大家都挺难的。不用说破、说透,把事情做了,把目标达成了,把问题解决了就好。
03
前几天,我刚在家录读书会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嘛,对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和融入环境解决问题,这两者不矛盾,不需要硬碰硬,感触更深了。
啡小沫读书会可以戳这里:《啡小沫读书会@你,我为你准备的超值福利请查收!》
晚清名臣曾国藩以生活节俭、公而忘私、不断自省自我成长著称。但是,在这本全面解读曾国藩一生的书里,你会发现他竟然也收受贿赂,也接受官场潜规则,处事也很圆滑。
那他的生活节俭、公而忘私、不断自省自我成长还成立吗?
读完会发现,仍然成立。并且,正因为有后面“圆滑”的部分,他才能在当时的官场上施展才能、实现抱负。
年轻时候的曾国藩也很轴。别人给他送礼啊什么的,他都态度强硬地拒绝,官员之间的联络感情,他也不参与。
后果是皇帝说他好、公开支持他两袖清风的清廉正直之气么?不不不,后果是他几乎站到了所有人的对立面,皇帝也帮不了他。然后呢,他被罢官了。
经历过这次跌落谷底挫折的曾国藩,再回官场,就变得圆滑了。
他当然可以选择继续刚正清廉、在明面上硬刚、不与当时官场的污浊之气同流合污,但是后果就会是他仍然是把自己放在其他官员的对立面,没有人支持他,没有人拥戴他,被再次罢官是迟早的事情,更不用说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了。
这不是曾国藩想要的。他想做实干家,想真正成事儿。
官场的风气也不是说你一个人刚正不阿跟别人硬碰硬对着来就能改变的,早年曾国藩也体会过了,而是你真正融入环境适应环境,然后在其中一点一滴努力才能改变的。
面对自己,曾国藩不忘初心;面对外部世界,曾国藩给自己穿上了圆滑的保护膜。
04
而且吧,咱中国的文化传统,本来就是迂回的,内敛的,重视关系的,而不是硬碰硬直抒胸臆的。
你看西方的古典园林,喜欢搞个中轴大对称,建筑、雕塑、水体、植物再沿着轴线铺陈开去,在大透视中各就各位,争相表达自己。再看咱中国的园林,都是散点透视,你得走进去,去感受这面墙与那丛花的关系,去倾听这扇窗与外面的石头的对话。
以前人进院子,也是要搞个影壁的,不会是直愣愣从正大门往进走。风水都讲曲则有情嘛,明末清初堪舆大师蒋平阶所著《水龙经》中写道“直来直去损人丁”。
这些文化传统都是一脉相承的。
不少人讲,西方人直抒胸臆地好,爱就要大声说出来,夫妻间、和父母孩子间要表达“I love you”,不像我们,一辈子也不说,人家还每天晚安吻啥的,多浪漫,我们也是没有的。
在我看来,说与不说,没有高下之分,还是各自文化不同吧。喜欢直抒胸臆的夫妻,发现有了直接表达的康庄大道,乐意去模仿当然也是好的。但是本来性格内敛的夫妻,你非要他们天天讲“我爱你,我好爱你呦”,就反而很奇怪。
我们不说爱,对方却知道,不正是另一种审美情趣吗?